close
天變

文/林正盛

前天(12月15日)文化界提問三位總統候選人。

我提問『語言與文化』,對三位候選人的回答並不滿意。

在此除了我的提問外,並就三位候選人各自的全場表現,提出我在現場的觀察,供大家參考。

蔡英文前面二十分鐘論述,表現出一種社會精英主義的文化思維,以她所代表主流文化對少數弱勢文化擺出積極關懷的態度。當她提到『面對少數族群語言文化,將以聯合國保護世界遺產的標準來保護......』令我不安。

面對我的提問,她答說語言最好的學習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學習,但接著卻說比如在公共空間營造各種語言使用,比如廣播......。這就簡單化了語言做為文化根柢的本質問題。而且有許多原住民語言根本無法在我們公共生活空間使用。若硬要如此那我們搭捷運時將有聽不完的各種語言廣播。更嚴重的是有許多原住民語言,甚至已經在家庭生活裡消失了。所以透過學校的族群語言教育(請勿納入考試計分數),讓孩子學自己的母語,找回自己族群文化的尊嚴,而自信的煥發自身族群的文化光彩。如此,我們就能一直擁有台灣多元族群的文化差異性的多姿多彩美麗。

蔡英文說要以聯合國保存世界遺產的標準來保護少數族群語言文化,聽來似乎用心可佳,然而語言該在當下生活裡使用,融入不斷變動的時代過程裡發展延續,而活用活化出新的樣貌。若當聯合國世界遺產的保護標準,是否會造成有一天我們將只能到博物館才看得到少數族群文化,才聽得到少數族群的語言。值得我們深思!

蔡英文的文化觀,是主流強勢文明對弱勢少數文明擺出我來幫助你們這樣的態度。做到最好情況至多是典型資本主義精英主義者,由上往下上的同情包容態度。

宋楚瑜在他二十分鐘論述裡講了三個故事,完全顯露出封建思想的上位者與下位者的關係。

面對我的提問,他不直接回答而先澄清他早年擔任新聞局長並無打壓本土文化(我並沒問),然後沾沾自喜說在交通工具上以各種語言廣播這件事,是從他擔任省長時要求臺鐵而開始的。

宋楚瑜的文化觀,是封建時期統治者對少數族群擺出一種禮儀之邦推行教化這樣的態度。做到最好情況至多就是做個封建時代的明君聖主,所謂的『民胞物與、仁民愛物』。這是如今自由民主時代需要的文化思維嗎?

馬英九在他二十分鐘論述裡除了強調文化預算的增加,以及分配的合理性來強調他的文化政績,同時辯解他文化政策的不足。更是不斷強調文化和經濟發展其實可以不相衝突並存發展,以此辯解過去以經濟發展為主,所造成對文化發展的忽視。對未來文化建設的願景,多以延續既成的政策繼續發展,並無創新思維的文化觀。

面對我的提問,他細數在台北市長任內推動客語教育,還推動客語檢定考試,且他自己學習客語,且通過檢定考試。回答中完全不涉及我對他是否為精英主義者文化思維態度的質疑。

唯一回答中提到他到一所學校客語社團以客語演講,卻發現客語社學客語同學們都不是客家人,且才剛開始學而聽不懂他的客語演講。他覺得這樣很好,學生們透過學習不同族群語言,學習了解不同的文化。

然而,包括樂生療養院、花蓮要在太魯閣出海口蓋大型旋轉劇場、土地徵收條例通過......等等問題,要不是不回答,就是閃躲問題。當然還有的就是表現親民的收下資料說:『我帶回去研究看看...』的官方式回答。

馬英九的文化觀,是強調將文化以創意發展為產業,經濟發展導向的文化價值觀。因過度強調及注重商人在文化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且認為學習先進國家興建大型殿堂式表演展演建築的必要性。然而,對提供這一切發展的文化本質,最純粹的文化本質的發展卻是忽視的。

關於『純粹文化本質』認知的缺乏,在三個候選人身上都看得到。蔡英文是在其精英主義者的主流思考下,而無法深刻的思考此問題;宋楚瑜是在其上對下的教化思維下,似乎是意識不到太多此問題;馬英九是在其全力發展文化為產業的思維下,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此問題。

類似這樣的活動,似乎都沒有能繼續追問,這是我這次當提問人的遺憾之一。

而受邀請為提問人,卻類似提問經驗不足,顯得生嫩緊張,是遺憾之二。

感謝許多為這次活動忙碌的文化界前輩跟朋友們。

辛苦了!累積經驗繼續努力。

加值服務
天變傳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宜天 的頭像
    陳宜天

    星城

    陳宜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